1.中华成语脱颖而出的故事内容怎么样?
脱颖而出的成语故事: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长平一战,赵括率领的四十余万军队,被弄得全军覆没。
秦军长驱直入,赵国的京城邯郸被包围,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急忙派出他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援。
事关赵国存亡的大事,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最精干的文武随员同往。 他在自己的数千名门客中挑来挑去,只选中十九名,还有一名却再也挑不出来了。
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门客,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将要到楚国去搞合纵,约定只带二十人一起去,现在还缺一名,我希望能同你们一道,凑足数目,一块去吧。” 平原君不认识毛遂,便问:“先生在我这里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
” 平原君摇摇头说:“三年?不行啊!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放在袋子里边一样,它的尖子会一下子露出来。而先生在我家三年了,可我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你。
这说明你没有什么本事,先生还是留在家中吧!” 毛遂从容地申辩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同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意思是说:我今天是特意来请您把我放进袋子里去的啊!假如我这只锥子早能放进您的袋子里,那就不只是露出一个尖子,而早就会像谷穗脱苞那样,完全现出来了。 平原君最后同意带着毛遂出发了。
起初,另外的那十九个人都不拿毛遂当回事。 但是,当着赵、楚两国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毛遂却冒着生命危险,手按宝剑,挺身而出,在盛气凌人的楚王前面慷慨陈词,申明大义,促使楚王与平原君当场就缔结盟约。
不久,楚国和魏国的援军两路进击秦军,才解了邯郸之围。 事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三寸之舌,胜百万军队,他一到楚国,我们赵国的威望就大大提高。
我观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错看了他。”。
2.中华成语惩羹吹齑的故事内容怎么样
惩羹吹齑的成语故事:《惜诵》及《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均以首句前二、三字为篇名。
惜:哀,痛;诵:言论;惜诵:痛苦地陈诉。据考证本篇是屈原劝楚怀王联齐抗秦而被馋去职时写的。
诗中有一段假托在梦中和大神谈话来表达自己始终不变的忠诚。诗写道:“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吾使厉神占之兮,日:‘有志极而无旁’。
”诗的大意是:往昔我曾做过一梦,想要登上那青冥高天。梦魂飞到中途,却失落了飞船。
于是我请厉神,为我占卜一番,他讲道:“你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很难实现。” 接着厉神又说: “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为曩之态也!……” 这段诗的大意是:常言道:对于君王你可以思念,但却不可以依赖。
本来纷纭众口,连真金都可以毁坏,当初你一片真心已经深受其害。这就像喝热汤的时候烫了嘴,总该特别的小心了,吃齑菜时应该先吹一吹,为什么不能改一改你这直心肠?你想要舍弃阶梯而去一步登天!看来你依然没有改你从前的老脾气! 后来,“惩于羹而吹齑兮”这句诗,被简化引申为“惩羹吹齑”这个成语。
3.表示探究美的成语有哪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编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指每个人都会有颗爱美的心 。
中文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白话译文
每个人都会有颗爱美的心
句子释义
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
也 指
人们喜欢将自己装扮得美丽
目录
1 句子释义
2 单字意思
句子释义
编辑
人人都喜欢美的事物。
人们喜欢将自己装扮得美丽。
单字意思
编辑
第一个之:的;
人:泛指任何人;
皆:都;
第二个之:它,指爱美之心。
4.中华成语凿壁偷光的故事如何
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他很爱学习,但家里很穷,既没有钱上学,也买不起书,只好借别人的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外借。匡衡就在农忙时节,给藏有书的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几本书来读读。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成人,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成天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才有点工夫看一点书,可时间太少了,他很想利用晚上时间多看些书。
但他家实在太穷了,连蜡烛也买不起。“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意思是说:匡衡正在发愁晚上读书,没钱买灯油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看见邻居家的灯光从壁缝里透过一线亮光来,便高兴地把墙缝挖大一些,借着透过来的灯光来学习。后来,匡衡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有问知识网 » 探究中华成语应该弄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