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文件组织方式有哪些
1.顺序文件:文件中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和逻辑数据一致。它的优点是连续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顺序存取、批量修改。
2.索引文件:由主文件和索引两部分组成。主文件由文件的各记录组成,索引表由记录的关键字值及物理地址构成。
3.链表文件:在链表中,用指针建立记录之间的逻辑联系,以适应多变情况下文件记录的检索。记录的指针在文件组织中用一个数据项表示,数据项的内容指向下一个相关记录的地址。
4.倒排文件:对每一个辅关键字都设立一个索引,每种关键字值对应一个索引项,将具有相同关键字值记录地址都保存在相应的索引项中。
2.文件的组织方式 及其各自优缺点
1、顺序文件,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存取操作的,文件中的信息就象在一条长长的队列中排列一样。
2、索引文件是指在主文件之外再建立一个表示关键字与其物理记录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称为索引表。索引表与主文件共同构成索引文件。
3、直接存取文件又称为哈希(Hash)文件或散列文件,即利用哈希函数及其处理冲突的方法,把文件散列到外存上,通常是磁盘上。
对直接存取文件进行查找时,首先根据哈希函数先求出哈希地址,再将数据读入内存,然后在内存中进行顺序查找。直接存取文件不能进行顺序查找,但插入数据方便,存取速度快。
3.数据库文件有哪些主要的组织形式
一、数据文件类型:
每个sql server 2000数据库都有一个主数据文件,能有多个辅数据文件,后者只能供该数据库使用。
二、数据文件命名:
每个数据文件都是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文件。主数据文件通常以.mdf为文件后缀(该后缀不是必须的,但对于文件的识别比较有用)。主数据文件将数据存储在表格或索引中,他包含数据库的启动信息。他还包含一些系统表格,这些表格记载数据库中的对象,如数据库中所有的其他文件(辅数据文件和事务处理日志文件)的位置信息。
每个辅助数据文件通常都以.ndf为文件后缀(该后缀也不是必须的)。辅数据文件主要在一个数据库跨多个硬盘驱动器时使用。
每个数据文件(主文件和辅文件)都有一个逻辑文件名,在transact_sql语句中使用,及一个物理文件名,供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逻辑文件名必须对于特定的数据库都是唯一的,并且必须遵守sqlserver的标识符规则。
三、数据文件存储:
sql server 2000将所有的数据库记录在两个位置上:主数据库和该数据库的主文件。非常多时候,数据库引擎使用在主数据库中找到的文件位置信息。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你执行的某些操作,使得数据库引擎使用主文件位置信息,初始化主数据库中的文件位置输入,就是个特例。这些操作正从sql server 7.0升级到sql server 2000,恢复主数据库,并使用sp_attach_db系统存储过程将一个数据库添加到sql server 2000中。
四、数据文件空间分配:
在sql server 2000的表格或索引中存储信息之前,必须在一个数据文件内部分配一些自由空间给那个对象。分配给表格和索引的自由空间的每个单位称为“扩展盘区”(extent)。一个扩展盘区为64kb,由8个连续的页面组成,每个页为8k。共有两种类型的扩展盘区:混合扩展盘区和统一扩展盘区。
每次创建一个新表格或索引时,sql server 2000寻找一个带自由空间的混合扩展盘区,然后将该自由页分配给该新建对象。一个页面只包含一个对象的数据。当某个对象需要额外的空间时,sql server 2000将混合扩展盘区中的自由空间分配给该对象,直到他一共使用了8个页面为止。在这以后,sql server 2000分配一个统一扩展盘区给那个对象。如果所有的数据文件上都没有自由空间,且启动了“自动增长”选项的话,那么sql server 2000将以循环算法增长这些数据文件。
4.组织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
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组织结构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主要包含内容如下:
设计要素:正确考虑6个关键因素:工作专业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四大结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四个方面。
优化方法:
第一,要以组织机构的稳定性过渡或稳定性存在为前提。
第二,要分工清晰,有利考核与协调。
第三,部门、岗位的设置要与培养人才、提供良好发展空间相结合
三个内容:
(1)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
(2)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力的界定
(3)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相互之间关系的界定
制度形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委员会
拓展资料
一、简介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表明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散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
二、企业组织架构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组织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不是把一个企业组织分成几个部分,而是企业作为一个服务于特定目标的组织,必须由几个相应的部分构成,就像人要走路就需要脚一样。它不是由整体到部分进行分割,而是整体为了达到特定目标,必须有不同的部分。这种关系不能倒置。
这是对各个部分的目标功能作用的界定。如果一定的构成部分,没有不可或缺的目标功能作用,就像人的尾巴一样会萎缩消失。这种界定就是一种分工,但却是一种有机体内部的分工。嘴巴可以吃饭,也可以用于呼吸。
这就是界定各个部分在发挥作用时,彼此如何协调、配合、补充、替代的关系。
5.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
1 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逻辑组织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即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
1)有结构文件 又称作记录式文件,它在逻辑上可被看成一组连续记录的集合,即文件是由若干个相关的记录组成。每个记录是一组相关的数据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个方面的属性。
记录式文件按其记录的长度是否相同又可分为:定长记录文件和变长记录文件两种。(1)定长记录文件:指文件中所有记录的长度都相同。
文件的长度可用记录的数目来表示。定长记录处理方便,开销小,被广泛用于数据处理中。
(2)变长记录文件:指文件中各记录的长度不相同。在处理之前每个记录的长度是已知的。
2)无结构文件 无结构文件是指文件内部不再划分记录,它是由一组相关信息组成的有序字符流,即流式文件,其长度直接按字节计算。如大量的源程序、可执行程序、库函数等采用的文件形式是无结构文件形式。
在UNIX系统中,所有的普通文件都被看做是流式文件,系统不对文件进行格式处理。2 文件的物理组织 几种基本的文件物理存储组织形式:1)连续文件 连续文件(又称做顺序文件)是基于磁带设备的最简单的物理文件结构,它是把一个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存放在连续编号的物理块(或物理记录)中。
连续文件的优点是在顺序存取时速度较快,常用于存放系统文件,如操作系统文件、编译程序文件和其它由系统提供的实用程序文件,因为这类文件往往被从头至尾依次存取。但连续文件也存在如下缺点:(1)要求建立文件时就确定它的长度,依此来分配相应的存储空间,这往往很难实现。
(2)不便于文件的动态扩充。(3)可能出现外部碎片,就是在存储介质上存在很多空闲块,但它们都不连续,无法被连续的文件使用,从而造成浪费。
2)串连文件 为克服连续文件的缺点,可把一个逻辑上连续的文件分散存放在不同的物理块中,这些物理块不要求连续,也不必规则排列。为了使系统能找到下一个逻辑块所在的物理块,可在各物理块中设立一个指针(称为连接字),它指示该文件的下一个物理块。
串连文件克服了连续文件的缺点,但它又带来新的问题:(1)一般仅适于对信息的顺序访问,而不利于对文件的随机存取。(2)每个物理块上增加一个连接字,为信息管理添加了一些麻烦。
3)FAT文件 串连文件的缺点可通过把连接字放在一个内存表格中的方式加以克服。这种在内存中的表格就称为文件分配表(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由于连接字保存在FAT表项中,因此整个盘块都可以用来存放数据。另外,也更容易实现随机存取了。
与串连文件相似,在文件目录中要添加一个整数,标明该文件的起始盘块号。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整个FAT必须在系统工作期间始终驻留在内存中,从而占用了较多内存空间。
当然,可以把这个表移到分页内存中,采用调页方式进行管理。但是,仍然要占用大量的虚存空间和盘空间,同时也会产生额外缺页问题。
4)索引文件 索引文件是实现非连续分配的另一种方案: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其中的表项指出存放该文件的各个物理块号,而整个索引表由文件说明项指出。
这种结构除了具备串连文件的优点之外,还克服了它的缺点。它可以方便地进行随机存取。
但是这种组织形式需要增加索引表带来的空间开销。如果这些表格仅放在盘上,那么在存取文件时首先得取出索引表,然后才能查表、得到物理块号。
这样就至少增加了一次访盘操作,从而降低了存取文件的速度,加重了 I/O负担。一种改进办法是同时把索引表部分或全部地放人内存。
这是以内存空间为代价来换取存取速度的改善。5)多重索引文件 为了用户使用方便,系统一般不应限制文件的大小。
如果文件很大,那么不仅存放文件信息需要大量盘块,而且相应的索引表也必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把索引表整个放在内存是不合适的,为此引出多重索引结构(又称多级索引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采用了间接索引方式,即由最初索引项中得到某一盘块号,该块中存放的信息是另一组盘块号;而后者每一块中又可存放下一组盘块号(或者是文件本身信息),这样间接几级(通常为1~3级),最末尾的盘块中存放的信息一定是文件内容。例如,UNIX文件系统就采用了多重索引的方式。
这种方法具有一般索引文件的优点,但也存在间接索引需要多次访盘而影响速度的缺点。由于UNIX分时环境中多数文件都较小,这就大大减弱了其缺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6.数据库文件有哪些主要的组织形式
一、数据文件类型:每个sql server 2000数据库都有一个主数据文件,能有多个辅数据文件,后者只能供该数据库使用。
二、数据文件命名:每个数据文件都是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文件。主数据文件通常以.mdf为文件后缀(该后缀不是必须的,但对于文件的识别比较有用)。
主数据文件将数据存储在表格或索引中,他包含数据库的启动信息。他还包含一些系统表格,这些表格记载数据库中的对象,如数据库中所有的其他文件(辅数据文件和事务处理日志文件)的位置信息。
每个辅助数据文件通常都以.ndf为文件后缀(该后缀也不是必须的)。辅数据文件主要在一个数据库跨多个硬盘驱动器时使用。
每个数据文件(主文件和辅文件)都有一个逻辑文件名,在transact_sql语句中使用,及一个物理文件名,供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逻辑文件名必须对于特定的数据库都是唯一的,并且必须遵守sqlserver的标识符规则。
三、数据文件存储:sql server 2000将所有的数据库记录在两个位置上:主数据库和该数据库的主文件。非常多时候,数据库引擎使用在主数据库中找到的文件位置信息。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你执行的某些操作,使得数据库引擎使用主文件位置信息,初始化主数据库中的文件位置输入,就是个特例。这些操作正从sql server 7.0升级到sql server 2000,恢复主数据库,并使用sp_attach_db系统存储过程将一个数据库添加到sql server 2000中。
四、数据文件空间分配:在sql server 2000的表格或索引中存储信息之前,必须在一个数据文件内部分配一些自由空间给那个对象。分配给表格和索引的自由空间的每个单位称为“扩展盘区”(extent)。
一个扩展盘区为64kb,由8个连续的页面组成,每个页为8k。共有两种类型的扩展盘区:混合扩展盘区和统一扩展盘区。
每次创建一个新表格或索引时,sql server 2000寻找一个带自由空间的混合扩展盘区,然后将该自由页分配给该新建对象。一个页面只包含一个对象的数据。
当某个对象需要额外的空间时,sql server 2000将混合扩展盘区中的自由空间分配给该对象,直到他一共使用了8个页面为止。在这以后,sql server 2000分配一个统一扩展盘区给那个对象。
如果所有的数据文件上都没有自由空间,且启动了“自动增长”选项的话,那么sql server 2000将以循环算法增长这些数据文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有问知识网 » 文件的组织方式有哪些内容